视力保护色: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影响分析

发布日期:2021-10-05 浏览次数: 字体:[ ]

1吴媛  2张绘芳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主管中药师200011

摘要:中药炮制作为一种中医常见的治疗手段,它主要是尝试根据药物自身的性质,以不同的制剂和调剂依据中医理论而进行的一种制剂技术。中药炮制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增强药物的治疗范围,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毒副作用。而且在临床应用中,也能够改变药物的寒热温凉性,以及药物的表里作用趋势等效用。本文旨在对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物性能;临床疗效

众所周知,中药主要是由一些植物或者动物的某些部分构成的,它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之后才能使用。而且,在临床的制剂和配方中使用的中药成分也主要以炮制过的中药组成。中药之所以需要进行炮制,主要是为了能够将大部分的中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只有通过一定工艺的炮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这些中药的毒副作用。而且,当中药在进行了一定的炮制之后,很多药物的药性也会得到相应的增强。除此之外,中药在进行炮制的过程中,还能够得到一定的消毒处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细菌污染,增加了中药的洁净度,降低中药潜在的风险性。

一、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中药的炮制对于中药的药性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中药炮制的多样性也充分的体现了中医对于药物使用的特点。由于中医用药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炮制的依据就显得不是那么的有迹可循,而由中医临床和中药药性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也不难发现中药的炮制主要是根据药物的配比来进行约束的。

(一) 扩大中药治疗范围

中药炮制的形象的并不仅仅是中药的外在形状,也在于内在的药性,甚至是作用于体内的物质有时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常见的黄连主要是连接肝肠胃等器官,服用可以起到解毒、泻火的作用,而在经过用酒炮制之后,则可以用于清除身体上部的火气,如头目之火;而如果尝试用生姜进行炮制,则可以起到清理胃脏,治疗呕吐的作用。

(二) 有效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炮制作为一种对中药进行有效处理的手段,在近些年来已经逐渐的被临床所证实是有效且可行的。中药在经过了炮制之后,它的基本药理咋很多时候都会发生变化,中药内部所蕴含的成分和药性比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时,这些特定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使得临床的医疗效果更加的明显。例如,常见的中药何首乌如果生食,则主要起到通肠道、解毒的作用,而如果将它和黑豆汁一起蒸制后,则将会把原有的结合性蒽醌衍生物(有滑肠作用)水解为游离蒽醌衍生物,这样就会失去滑肠的效果,却保留了它原有的能够补肝肾、抗衰老的作用。

(三) 药物异味得到一定的降低和矫正

在中药的常见药物中,有一部分药物的味道较为浓烈,如果不加以处理的话,强烈的以为有碍于药物的临床使用。炮制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消除药物异味的手段,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甚至改善药物异味,还能通过炮制矫味便于服用。例如,常见的醋炒五灵脂、滑石粉烫刺猥皮等中药药物,在经过了相应的炮制处理之后,异味得到极大的降低,临床使用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四) 消除中药中的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语描述的就是药物内含的毒副作用,很多的中药药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毒性。如果不对药物中的毒性加以处理,很可能会引起临床的多发症状,也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中毒。利用中药炮制能够有效的降低药物中所含有的毒副作用,从而保证了临床的使用安全。例如,中药斑蝥辛寒,有较大的毒性,主要的医学价值在于能够抗肿瘤。但是,如果对于斑蝥的毒性不加以处理,往往是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治疗肿瘤,甚至会诱发更严重的病症。而如果尝试使用甘温的大米进行加热炒炮制后,就能有效的降低斑蝥的毒性,从而实现临床上的使用。

二、中药炮制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根据中医已有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中医常是借助中药的药物性质进行偏性的治疗,也就是对阴阳偏盛和偏衰的病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当药物的药性过温或者过寒时,常常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如果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的趋避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中医需要解决的事情。在经过上千年的经验积累之后,中医在中药的炮制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方法,能够在临床上有效的解决药物毒副作用的干扰,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最佳状态。所以,中医对于中药的炮制过程和方法对于药物药性的释放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下面就中医炮制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一)中药炮制和疾病中虚、实的相互关系

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对于治疗虚实不同的病症时,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使用强化的复方进行补和泻,以此来满足对于虚实病症的治疗。对于中医中对于补泻的作用特点,除了在配方时尝试不同的药物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于药物的不同炮制方法来实现。举例来说,甘草生性偏凉,能够泻火毒,还能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而甘草在经过蜂蜜的炮制之后,则会变的药性温和,功能也就由泻变成了补。

(二)炮制过的中药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

在中医里的理论中,病的发生部位可以在肤,可以在腠和经、腑、脏等不同的地方。而病症的发病部位的不同,则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为了满足这种药物作用部位的要求,在配药时就需要根据中药的气味特点,以及归经理论中对于药物进的不同特性进行必要的筛选选择外,而这一过程除了通过配比药物,还可以通过将药物进行炮制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在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之后,药物的作用部位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也是药物需要进行炮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寒热温凉性质

众所周知,中医讲求补与泻,当遇到寒热属性的病症时,往往需要通过对复方中起到温清作用的药物进行必要的强化,以便于达到增强药效,清除病症的作用。而在经过了炮制之后,很多药物的药性就会得以改变。例如,常见的中药天南星,其本来药性温热,担忧一定的毒素,主要可用于治疗寒痰和湿痰。而在经过使用苦寒的胆汁进行一定时间的炮制之后,就会生成胆南星,而胆南星的药性则显得相对偏凉,主要的药性也偏重于治疗肺热多痰的凉性病症。

三、总结

由上可知,中药的炮制是一项理论性极其复杂的门类,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于药物的药性,以及在临床用药中的影响也是不同,为了做好中药临床的使用,对于中药炮制的技术需要在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大量的实践之后才能确定是否具有可行性,只有经过了一定的考证,才能最终确定炮制过后的药物是否具有药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钟厚萍.大黄不同制品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时珍国医医药,2004,15(7):409.

[2]许丽华,刘立春.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原理浅析.中国药事,2005,19(5):319.

[3]郭义明,于开锋等.炉甘石炮制机理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05;30(8).596.

[4]吴培云,梁玉堂.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医院中药学,2001,184.

[5]林香玲.黄连炮制品研究浅谈.时珍国医医药,2003,14(11):668.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