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骨科 翟炳生
【摘要】目的对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60例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对观察组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处理,对对照组进行药物抗凝预防处理。对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出现率以及导管溶栓和手术取栓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下肢骨科术后静脉血栓出现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下肢骨科创伤术后,对患者采取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措施,能够对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降低,针对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作出预防性治疗,如手术或者导管溶栓。 【关键词】骨科创伤;下肢静脉血栓;临床处理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经常会出现血粘稠度增加、静脉损伤、血流停滞等情况,手术之后对患者下肢静脉正常回流带来影响。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预防,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如果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长期静脉血栓影响下,会出现静脉功能障碍,从而导致静脉曲张、溃疡以及皮肤暗沉现象。情况严重,会对患者生命带来威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60例骨科创伤术患者最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手术后,产生下肢静脉血栓。其中男性(n=28),女性(n=32),年龄在28-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5)岁。其中20例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21例患者实行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19例患者进行骨骨手术,两组患者在手术方法、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患者均签署之情同意书。 1.2诊断方法 针对全部患者,实施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合测试结果,对患者下肢静脉血管腔内静脉血流方向、速度和流量等进行分析,对患者患肢肢股浅静脉、胫前及胫后静脉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出现血栓,并且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严密观察。 1.3处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将患者患肢抬高,并静脉滴注尿激酶。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患者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对药物剂量进行确定,还要对患者做出具有一定针对新的患肢康复训练,促使患者肌肉主动收缩能力得到提高[1]。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治疗方式进行选择。主要方式有正超声消融血栓、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等。 1.4评价指标 疗效显著:接受5天内治疗之后,患者不再有患肢肿痛现象,同时患处皮肤温度下降。有效:患者接受10天以内治疗,患者患肢肿痛现象消失,患处皮肤温度下降,患处疼痛得到缓解。无效:患者接受10天治疗之后,患处症状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现象[2]。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0.2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并处理,并用t检验法做出检验,借助x2进行组件对比,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观察组实施临床治疗之后,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6%,两组患者在疗效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时间要比对照组短,组间数据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P<0.05)。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消失时间和疗效对比结果 组别 | 例数 | 血栓消失时间 | 显著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有效率 | 观察组 | 30 | 4.2±1.5 | 17 | 12 | 1 | 29(96%) | 对照组 | 30 | 8.3±1.2 | 15 | 11 | 4 | 26(86%) | x2 | - | - | - | - | - | 7.18 | p | - | - | - | - | - | <0.05 |
3 结论 3.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患者骨科创伤术后,下肢出现静脉血栓,主要是因为患者患处受到创伤后,血流速度缓慢,血小板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提升。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后,患者行动受到限制,肌肉收缩能力下降[3]。如果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患处镜面回流速度降低。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降低下肢回流速度,增加了细胞聚焦,其向基底膜和内皮膜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损情况,导致患者下肢出现血栓。 3.2下肢静脉血栓预防 对患者骨科创上述后下肢静脉血栓进行预防,主要方式有:基本预案、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三种。如果对患者实施的手术较小,可以对其进行单独预防,就能起到预防效果[4]。如果对患者实施的手术过大,则需要对各种预防方式结合使用,进而能够在基本预防基础上,采用肝素抗凝治疗和足底静脉泵治疗相结合方式,同时要对换则会凝血功能实际情况作出及时检查,以防硬要过度,导致出血现象发生。 3.3静脉血栓护理 针对骨科创伤术后,下肢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同时辅以饮食方面的护理。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重视患者情绪变化,和患者沟通采用温和语言,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对患者细心安慰,消除患者内心恐惧和不安。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在后续护理中,结合患者病情,为其制定科学护理方案。手术麻醉24小时之后,引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训练患者四头肌,此后逐渐增加活动量[5]。如果条件允许,让患者穿上弹力袜,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淤血排空,起到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饮食护理方面,多让患者摄取含有VitC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和卫生,避免患者打喷嚏或者咳嗽,导致患者腹腔内压力升高。患者手术后,叮嘱吸烟患者尽可能的戒烟、戒酒,以免尼古丁摄入导致静脉收缩。 参考文献: [1]钟贺军,谢宏哲,刘辉. 围术期压力泵治疗仪联合利伐沙班在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5,35(08):142-144. [2]于红宇.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其干预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3(02):84-85. [3]魏长月.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0(03):238-239. [4]白晓兵.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6(05):180. [5]李奴旺.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 光明中医,2014,08(09):1721-1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