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化爱 宁夏医科大学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基金2011年资助课题(课题任务书编号:2011030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一级预防的防治措施,为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以高盐饮食(62%)和高脂血症最明显。干预前、后,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血压、不良生活方式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一级防治服务,是一项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系统工程。【关键词】 中老年 高血压 健康教育 干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等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当前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1]。高血压病往往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且和危险因素相互协同损害心血管系统。当今,全球高血压防治新策略的要点是防治高血压不仅要针对高血压本身,而且要针对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即一级预防,教育公众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突出了高血压防治需要“战线前移”的核心思想,值得我国借鉴[2]。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所以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本研究采用社区一级预防干预方式,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意识,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减少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残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以降低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而引起的高额医疗费用。为此,在2011年8月~2012年10月在贺兰县社区实施了为期一年多的高血压病一级预防干预工作,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抽样 以社区为单位,整群抽样银川市贺兰县2个社区常住居民。所有被调查者均为居住2年以上,年龄45岁以上(含45岁)的高血压病患者232例,排除长期外出及因病无法配合调查者。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健康体检相结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前的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饮食、运动)、高血压和冠心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对高血压基本健康知识认知状况、服药情况、常规体检项目和测量血压、血脂。干预后调查问卷内容与干预前的调查问卷内容基本相同。干预半年后,用同样的表格进行复查。1.3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为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以及既往诊断的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整理后输入微机,采用SPSS12.0软件系统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2 结果2.1 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 干预对象共计232人,其中男性患者120例(51.7%),女性患者112例(48.3%);年龄在45~85岁,平均年龄65岁。文化程度:文盲18人占7.8%,小学58人占24.1%,初中人86占25%,高中42人占18.1%,大学及以上28人占12.1%。对干预前、后调查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进行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2 干预前、后健康行为的变化 表1结果显示,干预后,在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等4项上,与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在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掌握、血压监测、按医嘱服药、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等方面明显增加,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干预前后高血压危险因素比较(%) 干预前 干预后健康行为 人数 构成比(%) 人数 构成比(%)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掌握 12 5.17 53 22.84按医嘱服药 55 23.71 72 31.03超重或肥胖 47 20.26 45 19.4血压监测 41 17.67 86 37.07吸烟 73 31.47 72 31.03饮酒 21 9.05 21 9.05食盐摄入量过多 82 35.34 76 32.76适量运动 46 19.83 70 30.17心理平衡 8 3.45 22 9.482.3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表2结果显示,干预后较干预前血压明显得到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时间 血压得到控制(人) 血压未得到控制(人) 合计(人) 干预前 21 101 122 干预后 40 70 110 合 计 61 171 2323 讨论3.1 调查结果表明,在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一级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干预前、后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定期测量血压、适量运动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干预后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 0.01)。表明对社区居民高血压患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疾病。一级预防是控制高血压最积极的预防[3]。3.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后在限盐行为上无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宁夏地处西北,导致高血压发病率“高”的现象,北方人饮食“偏咸”,若要改变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3.3 本次调查结果中,干预前、后,有关吸烟、饮酒方面的知识、态度有显著性提高,其行为却没有变化[4];超重或肥胖干预无明显效果。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一级预防健康教育干预之后,还要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并定期随访,对患者的相关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5],做好动态管理。3.4 结果显示,在心理因素方面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指导高血压患者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调动患者的自我调节、自我平衡、自我维持的能力[6],保持积极乐观心理,避免了血压升高的外在因素。说明在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要求高血压患者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有效的。综上所述,从长远观点看,一级预防是高血压防治最经济、最适用的措施,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进项目,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抑制高血压发病的上升趋势或推迟高血压的发生对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控制高血压患者和预防高危人群发展为高血压患者也是我们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S] .北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1[2] 夏荣祥.丹阳市高血压健康教育社区调查分析.医学信息[J],2010,23(4):287[3]刘芳.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调查及干预.吉林医学[J],2010,31(12)1697[4] 阎青,袁洪,黄志军等.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知、行、信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医药导报[J], 2010:16(5)93~94[5] 刘春萍,王娟,张萱等,北京东四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指导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5)430~431[6]李淑霞,张凌.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概念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198~199 姓名:卢化爱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4.1 学历:本科 学位:学士学位 职称:副教授 籍贯:山东省·济南市 从事专业:病理学及社区高血压方面研究通讯地址:宁夏医科大学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教研室邮政编码:750001E-mail: Luha2026@163.com 电话号码:15226200559 0951-2026276(+) 注:本人从2000年至今从事社区高血压健康普查及健康教育工作。本篇论文是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基金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