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浅谈急诊患者的正确体位

发布日期:2020-12-02 浏览次数: 字体:[ ]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熊玲 抢救不同的急诊患者应使之有特殊的体位,因为病人体位正确与否,对抢救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使患者失去救治机会,正确认识体位在抢救中的重要性,对我们抢救危重患者有很大帮助。现将抢救几种急诊患者应给予的正确体位介绍如下。  1.休克患者的体位 可采用平卧位或仰卧中凹位。仰卧中凹位,即抬高头胸部10-20度,抬高下肢约20-30度,抬高头胸部,可减轻呼吸的负担,有利于呼吸及对大脑的血液供应;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又相当于自我输血500ML以上,对治疗休克较为理想。在临床上,两种体位可交替使用。2.大咯血患者的体位 对大咯血者,若已明确哪一侧肺部出血,应取向患侧卧位,以减少患侧肺部的活动,有利于止血,同时可避免窒息与血液流向健侧;或取半卧位以减少下肢和腹腔血液的回流,降低肺循环压力,使肺血管收缩有利于止血;在出血部位不明确时,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休息。一旦发生大咯血窒息,应立即抢救,通过急救处理,待窒息解除后,保持患者头低足高侧卧位,将床尾的床脚抬高15-20CM,以利于体位引流。 3、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体位 急性肺水肿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急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冠心病、过快或过量静脉输液等均可发生。患者取端坐位、坐位或半坐位,双下肢下垂,使上半身的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部分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减少静脉回流量,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坐位可使隔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4.中风患者的体位 颅内高压是中风患者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患者头部可置一软枕,抬高约15-30度左右,并偏向一侧,口稍向下,以利于口水及呼吸道分泌物自然引流;但缺血性脑中风,为了不使脑灌流下降,则多取平卧位。 5.溺水患者的体位 . 将患者迅速置于俯卧位,将其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使患者头部下垂,术者按压其背部,使口咽、气管及胃部的水液迅速排出;或者抢救者用两手抱起溺水者腹部,使头部下垂,水也可倒出;或抱住溺水者双腿,使其腹部置于术者肩上,术者快步跑动,使水排出。如果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则应在倒水的同时,迅速置于木板床等平面硬物上,进行心肺复苏。 6.心肺复苏者的体位   心肺复苏主要用于溺水、创伤、触电、气道堵塞或严重心律失常及中毒等意外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停止。患者体位放置是否正确对复苏成败尤为关键。正确的体位可使呼吸道保持通畅,有利于人工呼吸的顺利进行及有效的胸外按压。将患者置于仰卧位,背部必须有坚实平面的支持,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头颈、躯干成一整体,搬动无扭曲,操作者跪在患者两侧肩颈旁,解开患者领扣解开上衣,松裤带使头部稍低。若头高于胸部,则导致脑供血不足,使患者仰卧的同时,急救者一手掌压住患者前额,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或颌角处托起患者的下颌,使患者头部充分后仰,即可打开气道。7.脑外伤患者的体位 严重的颅外伤患者常有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危险是形成脑疝危及生命。颅内压明显上升,伴有脑组织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使局部酸性代谢物质蓄积,颅内小动脉扩张而迅速发展成脑水肿。如果将床头抬高15-30度,身体自然倾斜,避免颈部扭曲,以利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