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在6月8日举行的省登革热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清远分会会场上,清远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玉兰透露,清远今年发现一例输入型登革热病例,为避免造成二次病例出现和疫情传播,清远各部门要严防死守,吸取往年防控经验,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特别是清城区和清新区要进行蚊媒密度监测,每半月监测一次,监测时间为3月份至11月份。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患者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至14日内发病,出现高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
作为清远中心城区的清城区,近年来,随着市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产生的垃圾数量也随之加大,且再加上部分市民卫生意识不高,给登革热防控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据专家介绍,每年的6—11月是广东省登革热高发季节,该病主要通过花斑蚊叮咬传播,一般情况下,市区的公园、工地和城中村都是蚊媒密度比较高的地方,即使现在已过繁殖期,也依然有不少蚊子出没,发生登革热传播的风险也较大,这些地方的灭蚊工作需高度重视。
目前,全球登革热病例在不断增多,输入病例的压力也不断增大,而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措施。为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笔者认为,爱卫部门要加强蚊媒密度监测,结合创卫工作,大力开展清除媒介伊蚊孳生地和杀灭成蚊的爱国卫生运动。活动期间,各镇街、社区和创卫挂点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挂点社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和灭蚊防蚊工作,特别要重视学校、医院、酒店、宾馆等人流密集地方的蚊媒消杀除害工作,如翻盆倒罐除积水,大力推行垃圾袋装和垃圾分类,做到垃圾收集、清运、存放密闭化,定期对市区居民区内外蚊蝇孳生环境进行消杀,以彻底清除蚊蝇孳生和鼠类栖息场所,切实降低登革热传播风险。
市民的环保意识和主动参与是防蚊最有力的武器,但笔者走访发现,由于部分市民配合灭蚊不主动不积极,爱卫办工作人员感到登革热防控工作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开展。据了解,蚊子孳生的场所不少是在居民家中,一旦市民不自觉配合灭蚊工作,爱卫、疾控部门工作人员仅靠外环境的灭蚊也难以达到控蚊的目标。
因此,政府的登革热防控工作不是“独角戏”,更需要得到市民的支持才能达成愿景。大家腾出一点时间,把家里蚊虫的孳生地彻底地进行清扫,既干净了自家住所,又堵住了登革热传播的途径,这是两全其美的大事情。今后,在登革热防控行动中,笔者真切地希望看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身姿,而不仅仅是看到爱卫部门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