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发布日期:2020-12-02 浏览次数: 字体:[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080) 吕汇颖

摘要:总结了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常规和心理护理,术后的病情观察、体位要求、导管护理、康复指导等。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预后良好,康复出院。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护理

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以老年患者居多,血肿常发生于额颞顶半球凸面。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我科于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行钻孔引流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例,经过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58岁—82岁,平均年龄68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18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肢体肌力减退、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神症状等。20组病例经CT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

1.2 治疗:20例患者均行钻孔血肿引流术,术后2-3天拔除引流管,14-20天出院。术后预后良好,无肢体障碍,生活基本能自理。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常规护理:剃发、清洁头部皮肤,对躁动不安者应以适当约束或术前使用镇静剂。血压过高者术前予以脱水剂或降压药。

2.1.2 心理护理:本病大多为老年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对清醒患者交流时语速要慢,声音稍大,详细介绍该手术的方法及过程,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取得术中最佳配合。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2.2.2 体位:术后取平卧位,患侧卧位,以达到有效引流。对烦躁患者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拔管。

2.2.3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予以低负压引流,活动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每天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通常于术后2-3天复查CT后拔除引流管,若引流液色鲜红且增多,考虑再出血可能,需报告医生。

2.2.4 饮食指导:保持大便通畅,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半流质饮食,进食采取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

2.2.5 预防肺部感染:老年人呼吸道排除痰液能力下降,再加上其体质虚弱,咳嗽无力,可使痰液积聚在肺内,导致肺部感染。定时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有效咳痰及深呼吸,对痰液黏稠无法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2次/天。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2.2.6 康复护理:为预防关节、肌肉萎缩,保持肢体的运动功能,在康复期间为患者做功能锻炼时动作要轻柔、缓慢、有节奏,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在患者进行站立练习时,开始可以在有依靠处站立,如背靠墙、扶拐杖等,每次10 min一20 min[2]。然后从无依靠站立逐步过渡到行走,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并训练患者自行洗脸,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功能。

3. 小结

钻孔血肿引流术创伤小,时间短,且采用局麻的方式降低了麻醉风险。术后护士给予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病人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保艳玲,宋惠平.84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10):313-314

2.徐重香.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术期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0

(16):4066.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