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远离止疼药 认清痛经三大误区

发布日期:2020-12-02 浏览次数: 字体:[ ]

 提起痛经,很多女性都有刻骨铭心的经历。痛经的时候下腹坠胀疼痛,过程十分煎熬。为缓解疼痛,很多人会选择服用止痛药,也有相当一部分女性直接忽视了痛经的严重性,从而导致一些妇科问题的发生。东城中医医院王阿丽教授表示,痛经这个问题很复杂,痛只是症状,找到背后的原因才能治本。

  王阿丽

  教授,硕士生导师 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曾师从于王子瑜教授5年,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各类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先兆流产以及中医调治各种产后疾病。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

  女性痛经需要认清三大误区

  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毛病,只是有的人痛得轻,有的人痛得严重。从专业角度来讲,妇女经行前后或经行期间反复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伴腰酸腰痛等症,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者,称为“痛经”。疼痛时间多在经前7 天内或经行1-2天内或整个经期。疼痛程度也因人而异,严重的痛经可能会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更甚者可能导致昏厥。疼痛可能波及腰骶、肛门、阴道、大腿内侧,伴随着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腹泻或乳房胀痛、胸胁胀满、周身困倦、头晕头痛等。

  很多女性对痛经并不重视,在认知上存在误区,集中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

  痛经等于着凉

  由于很多女性平时喜欢吃生冷食物,天冷时也不太注重保暖,就认为痛经是因为着凉,喝点红糖水或者敷个暖宝宝就能扛过去。其实从中医角度来看,除了着凉寒凝血瘀外,气滞血瘀也是痛经的常见证候之一,要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改善。因此,对于痛经的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痛经会自动痊愈

  许多女性青春期发生原发性痛经,结婚分娩后自然好转。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人确实会在分娩后发生好转或消失。但继发性痛经发生在生殖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后,且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如果不积极医治,痛经会渐进性加重,甚至引发婚后不孕。

  一味靠止痛剂止疼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后者是由不同的生殖器官病变引起的,无论哪种痛经,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特别是继发性痛经,如果不积极治疗,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对于继发性痛经的治疗,要注重器质性疾病的治疗,不能一味的止痛,止痛只是治标之法。也可能在用药种类、剂量上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继发性痛经需警惕妇科病风险

  痛经有“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之分,前者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又称“功能性痛经”,后者为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致,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而中医学所论述的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通常在月经初潮时或初潮半年至一年后发生,此后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此类痛经的患者以15-25岁之间为主。继发性痛经则多于初潮数年之后发病,需及时去医院检查,警惕妇科病风险。

  患者小茹26岁开始出现痛经,刚开始每次月经第一天疼痛,尚能忍受,患者本人未引起注意。有时疼痛较重时候就吃一点止疼片,一直没有到医院检查。近一年来她的痛经症状逐渐加重,整个月经期都疼得难以忍受,止痛药也无法缓解。半年前的体检发现小茹左侧卵巢有一个直径4公分大小的囊肿,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小茹由于工作忙碌,想缓一阵子。不久之后的一天,她下腹突然疼痛剧烈、晕厥,被同事送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小茹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专家解释说,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在子宫腔内每个月受到卵巢激素的调控,不断增厚,增厚到一定程度就出现周期性剥脱从而形成月经。小茹因为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来应该在子宫内的内膜离开了子宫腔的“家”,跑到卵巢进而形成囊肿,由于没有及时手术治疗,囊肿已经长到成人拳头大。

  小茹这次发病是因为囊肿破裂,破裂后的囊液洒满整个盆腹腔,并且有大量内出血。如不马上手术,患者会有生命危险。于是专家紧急为小茹施行了手术,清理腹腔,并剔除囊肿。由于抢救及时,小茹没有生命危险,但由于拖延太久,囊液中活性的容易种植的内膜细胞有可能发生播散种植生长,这意味着复发的几率大大增加,必须定期复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