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中药面膜治疗面部痤疮的56例临床疗效探究

发布日期:2020-12-02 浏览次数: 字体:[ ]

李明振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666508


摘要:目的讨中药面膜治疗面部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面部痤疮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包含维胺酯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和龙胆泻肝汤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本院自制中药面膜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78.57%,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53.57%,观察组痊愈率明显较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面膜治疗面部痤疮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状态,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且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面膜面部痤疮临床疗效



面部痤疮属于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病发人群为青少年,是由于毛囊阻塞、皮脂腺阻塞及发炎所引起的皮肤病[1]。目前治疗面部痤疮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尤其是中药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充分消退患者的皮损[2]。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面部痤疮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面膜治疗面部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面部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痤疮的诊断表明,排除相关药物过敏患者[3]。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5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共28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6岁至32岁,平均年龄(25.63±3.52)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2.53±0.87)年;对照组患者共28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6岁至33岁,平均年龄(26.12±3.74)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2.63±0.88)年。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措施,包含口服维胺脂胶囊治疗,每天3次,每次25mg;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0.25g;口服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组成:生地黄、泽泻、车前子等15g,栀子、炒黄芩等12g,龙胆草、木通、柴胡、生甘草等10g,当归6g,依据症状加减。针对局部皮脂溢出较多患者,增加白术和薏苡仁各10g,针对结节囊肿患者增加海藻和牡蛎各10g,针对口唇干燥患者增加玄参、麦门冬、天花粉各10g,针对皮肤痒患者增加苦参10g。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配方组成:黄柏、黄连、丹参、野菊花、白附子、白术、木香、当归、芦荟、薄荷、冰片等。先利用温水和洁面乳将患者面部清洁干净,然后利用氧离子喷雾进行面部按摩,按摩时间为10min至15min,然后将研制成分面膜材料加水调均匀,使其呈现糊状,然后涂于面部,厚度为2mm。维持20min至30min,随后进行清洗。

1.3 效果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4],痊愈为患者皮损基本消退,且没有新疹出现;显效为患者皮损消退超过70%,新疹低于5个;有效为为患者皮损消退范围在30%至70%,新疹低于10个;无效为患者皮损消退低于30%,甚至病情更加严重。痊愈率=痊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所记录的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述,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78.57%,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53.57%,观察组痊愈率明显较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痊愈率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痊愈率

观察组

28

22

3

2

1

78.57

对照组

28

15

7

4

2

53.57

X2

--

--

--

--

--

3.90

P

--

--

--

--

--

<0.05



3 讨论

面部痤疮属于青春期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是由于该阶段人体内荷尔蒙刺激毛发生长,导致皮脂腺分泌油脂过多,细菌附着而引起炎症。依据中医学理论认为,青春期阶段正是人体阳气旺盛阶段,又因此阶段饮食不规律,日久生湿生热、凝滞肌肤,而饮食不规律会导致湿化热,气血淤阻不通,因此治疗该疾病需要疏肝泻火,清热祛湿[5]。本研究针对中药面膜配合维胺酯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和龙胆泻肝汤等治疗面部痤疮的疗效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78.57%,对照组患者痊愈率为53.57%,观察组痊愈率明显较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维胺酯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和龙胆泻肝汤等基础上增加中药面膜,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皮肤恢复健康。中药面膜中含有野菊花、芦荟、黄柏等,主要起到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白附子则能够解毒消肿,而丹参能够调整患者气机,可以消除痤疮遗留的色素。

综上所述,药面膜治疗面部痤疮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状态,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媛媛,李乃芳,崔铖,等.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配合面部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14(05):35-37.

[2]单敬文,赵晖.自制中药面膜与IPL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6,04(31):506-508.

[3]范瑛,宋坪.自拟中药面膜治疗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05(12):281-284.

[4]张俊,孙彩虹,胡飞虎.中药面膜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导入治疗寻常性痤疮97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09(24):966-967.

[5]聂巧峰,张毅,黄时燕.中药面膜外敷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31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06(33):134-135.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