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针灸与康复治疗在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治疗中的效

发布日期:2020-12-02 浏览次数: 字体:[ ]


王胜张兆玉

1武威市中医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2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与康复疗法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耐受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66例偏瘫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对比2组偏瘫患者临床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97%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09%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与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方法简单,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会导致患者出现麻木、嘴歪眼斜以及上下肢、面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1】。本文为了评价针灸与康复治疗在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将偏瘫患者分为2组进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66例偏瘫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3例。

观察组:男性偏瘫患者:女性患者=17:16;年龄范围48~70(61.80±5.30)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为(6.40±1.50)年。

对照组:男性偏瘫患者:女性患者=15:18;年龄范围45~75(61.50±5.10)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为(6.20±1.60)年。

观察组和对照组偏瘫患者在性别的分布情况和年龄的跨度范围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患者进行康复疗法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时根据偏瘫的程度而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比如运动性失语,要从简单到复杂,先发“啊”音,练习发音,再练习其他的单音字,单词,然后到句子。如:先从“不”、“喝”、“吃”、“渴”到“不行”、“喝水”、“吃饭”、“口渴”,逐渐累积词汇,然后组成简单的句子,最后到复杂的句子),疗程14天。

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使用针灸进行治疗,在患者的头面部(如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等穴)、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等穴)、下肢(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进行针灸,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

1.3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断标准

1.3.1偏瘫的观察指标

根据住院随访的资料,观察两组偏瘫患者临床症状等情况,来评估治疗的疗效,并且记录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3.2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作为本次研究偏瘫患者临床效率的评估范围。

显效评估范围: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能控制的比较稳定,偏瘫症状基本消失。

有效评估范围:偏瘫患者的症状得到好转。

无效评估范围: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反之加重。

(显效+有效)÷33例×100%=偏瘫患者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标准

本文数据使用了SPSS19.0系统软件进行系统性运算,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用%表示,使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当两组偏瘫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具有临床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具体数据见表1:

1: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n;%)

观察组

33

17

15

1

96.97

对照组

33

6

10

17

48.48

注: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临床总有效率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组别

例数(n)

麻木(n)

嘴歪眼斜(n)

肌力减弱(n)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n;%)

观察组

33

2

0

1

9.09

对照组

33

4

3

5

36.36

注: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总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脑血管意外后引起偏瘫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2】。偏瘫最常见症状就是“三偏”如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以及大小便障碍。而且偏瘫时间过于长久会出现短气乏力、耳鸣目糊、腰酸膝软、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筋肉抖颤等症状。偏瘫主要的病因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导致脑组织功能受损;以内伤积损为主。即脏腑失调,阴阳偏胜,而饮食不节,嗜酒肥甘,饥饱失宜,易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也是诱发偏瘫的主要原因之一3】。并且在急性期后,偏瘫逐渐会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的可能性。在临床上中医则认为偏瘫主要是由于脑血管意外之后的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痰阻络或肝肾二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的4】

康复治疗法也就是科学的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为康复治疗法”等。这套现代康复医学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应当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康复疗法是医学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并且能够掌握和运用的医务人员也越来越多。5】

针灸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主要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以“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可以起到疏通患者经络的作用,让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最终达到症状改善的目的。针灸疗法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广泛的适应性,②操作方法简便,③疗效显著,④费用经济,⑤副作用少6】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97%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09%均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可发现使用针灸与康复治疗治疗偏瘫的临床效果比单一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小,操作简单。

以上全文均证实应用针灸与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意义重大,恢复快,减少操作时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少雷.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47例[J].中医研究,2015,28(11):56-57.

[2]王善建.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8):83-84.

[3]娄梅.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18-219.

[4]张长伟.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0):1845-1846.

[5]董丽华.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4):101-102.

[6]郭艳莉.针灸及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68-69.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