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中药外敷治疗腹水临床效果观察

发布日期:2020-12-02 浏览次数: 字体:[ ]

韩彩华

(青浦区徐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 201702)

摘要:腹水,中医上的解释是水停腹腔所表现出的症状,多由气滞、血淤、脾虚失运、湿热蕴结等原因所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日益剧增以及饮食习惯上的不注意等问题,引起腹水的病因越来越多,腹水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医学上为解决腹水病患的困扰,提出一种以中药外敷来治疗腹水的方法。本文研究的课题是对中药外敷治疗腹水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文章详细阐述了课题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对课题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能够为形成有效治疗腹水的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并实现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外敷;腹水治疗;临床试验;效果观察

1.中药外敷治疗腹水临床效果观察背景介绍

1.1概要内容

观察中药外敷治疗腹水临床效果的试验思路大致概括为以中医经典方剂五苓散为依据,采取中药外敷的方式对腹水患者进行干预,最终实现减轻患者病痛、延长病人寿命的目标。

1.2观察步骤

观察试验的步骤将严格按照下面程序图中的内容进行:

2.中药外敷治疗腹水临床效果观察

2.1病例来源

以徐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科癌症晚期病人、区上级医院、肿瘤条线4期腹水病人为观察对象,共25例。

2.2观察标准

2.2.1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标准》,腹水属于中医臌胀、水臌范围。水臌系因肝脾损伤、疏运不正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满胀大。

1)前期脘腹作胀、腹部胀大,尤其是在进食饮水后。敲击腹部会出现类似于敲鼓的声音或带有移动性质的浊音。

2)进入腹水中后期患者腹部胀满突出胸部,严重患者的腹壁上甚至会暴露出青筋,脐孔凸出。

3)腹水患者会出现疲倦、呆滞、排尿少、身体浮肿、出血等病症,脸色萎黄,脸部出现黄疸、肝掌、蜘蛛痣。

4)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浓度上升,前后两者比值减小或者出现颠倒,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小,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

5)对腹部做B超或CT,发现腹腔内含有大量积液、肝脏变小、脾脏膨大及门脉增宽;X线食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查看分析,存在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的现象;腹水检查符合漏出液。

2.2.2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水臌的诊断标准;

2)同意并自愿参加本课题的病人;

3)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无药物过敏史的病人。

2.2.3疗效判定标准

1)依据《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水臌的诊疗判定标准:

好转:腹水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

未愈:腹水未见减轻,其他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

2)恶性胸腹水按1987年全国化疗协会制定的标准判定分为下面四类标准,需在用药的4周后进行评定,其中CR+PR表示总有效率。

基本缓解(CR):胸腹水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PR):胸腹水消失50%以上;

稳定(MR):胸腹水消失25%-50%

恶化(PD):胸腹水增大大于25%

2.3研究方法及统计方法

研究方法:将五苓胶囊(江西品信药业有限公司出产)去掉外皮溶于热水,调成糊状,用纱布包裹3克敷在病患的脐部,每次敷药6小时,每天换一次,敷10次为一个疗程。中药外敷期间,西药药量同前且不抽腹水,定期观察,观察结果以t检验法进行统计。

2.4研究成果

 25名病患经10天疗程结束后,观察统计结果由下面表格给出。

(1)基本结果


基本缓解

部分缓解

无效果或恶化

25名观察对象

14

6

5


2)主要症状情况



腹胀

体重(Kg

一日尿量

平脐腹围

25名观察对象

治疗前

25

74.3±7.4

539.6±25.4

90.3±14.7

治疗后

5

65.1±3.2

1686.9±61.0

63.3±6.9

3)肝功能情况统计指标



TBIL(μmol/L

ALTU/L

ALBg/L

PT%

25名观察对象

治疗前

142.1±23.4

99.7±16.5

21.1±1.7

26.8±2.7

治疗后

25.6±10.3

19.1±7.9

34.1±3.2

38.7±4.1

经统计,有20名病患的腹胀现象明显有所改善,具体表现为腹围缩减、体重大幅下降、患者每日尿量明显增多、肝功能情况统计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B)也趋于正常水平。由该项实验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中药外敷对腹水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课题研究切实可行。

3.其他问题

下面内容是关于课题的补充内容,对于“中药外敷治疗腹水临床效果观察”这一课题的创新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相关课题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3.1课题的创新点及存在风险分析

临床西医在治疗腹水时常使用利尿剂、抽腹水等治疗方式,这些医疗技术都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导致病患形成抗药性并且出现电解质紊乱的现象。本课题提出的中药外敷治疗腹水的方法,使用中药处方,缓和舒适,且简单有效、不需要借助高科技仪器、成本低、效果好,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因为某些患者处于癌症晚期,体质不同,因此无法掌握患者对中药的承受能力,甚至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这些不足之处亟待进一步地改善和解决,以实现消除患者病症,恢复身体健康的目标。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中药外敷治疗腹水临床效果观察”这一课题,并就课题的开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现阶段腹水病例愈来愈多,而现有腹水治疗技术尚存有不足,腹水问题的治疗成为临床医学上的一大难题。通过对舒缓疗护科腹水病例25名的跟踪观察:腹水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有20例;腹水未见减轻,其他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有5例,这两名患者的病因仍在继续研究中,但实验结果为中药外敷治愈腹水提供了科学依据,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说服力,证明该项课题可行。本课题提出的中药外敷法,采用中药原理,效果好、费用低、帮助病患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总体来说,课题“中药外敷治疗腹水临床效果观察”为今后腹水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验、廉、效的技术方法,起到减轻病人痛苦和延长病人寿命的作用,有助于中医药临床腹水新技术的形成,亟待在中医界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敏.  胡伯明老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04)

[2] 赵展荣.  米逸颖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J]. 山西中医. 2007(01)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