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打破脑出血无药可用?止血药干预或需更早一些

发布日期:2020-12-02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脑出血(ICH)虽有一定进展,但在针对性止血、改善预后方面,仍缺少有效方法。许多临床专家也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而止血治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日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2020年度国际卒中大会(ISC)报道了一项针对脑出血早期治疗方案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名为“斑点征和氨甲环酸用于预防急性脑出血(ICH)进展-澳大利亚大陆试验(STOP-AUST)”。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

  1 氨甲环酸治疗活动性脑出血:有趋势但不显著

  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致死致残率非常高;ICH早期可能出现血肿扩大,其机制可能有已破裂的血管继续出血或血肿灶周围血管再出血。CT血管成像(CTA)上的斑点征(Spot Sign)被认为是活动性脑出血的标志,是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有力影像学指标。

  STOP-AUST试验中使用的止血药为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氨甲环酸(TXA),它是是一种常用药,多用于治疗或预防因创伤、手术、拔牙、流鼻血和月经过多等造成的过量失血。

  STOP-AUST研究共纳入100名活动性脑出血(CTA显示斑点征)患者,被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症状发作的4.5小时内,研究人员分别静脉给予TXA或安慰剂。主要终点是血肿扩大(在基线至24h之间血肿体积增加> 33%或> 6mL)。

  结果显示:TXA患者中22/50(44%)和安慰剂患者的26/50(52%)发生血肿扩大(aOR 0.72,95%CI 0.32-1.59,p = 0.41);TXA治疗的患者的绝对血肿增长中位数为1.9mL(0.2-9.5),而安慰剂患者为3.4mL(0-16.0)(p = 0.28),并无显著性差异。

  亚组分析显示:在发病≤3h的亚组中,血肿扩大存在减少的趋势(aOR 0.41 95%CI 0.15-1.12,n = 66),但在发病后3-4.5h则不存在(aOR 2.45 , 95%CI 0.52-11.57),p相互作用= 0.06。对发病后≤2h的患者进行事后分析(aOR = 0.19 , 95%CI 0.03-1.15, p = 0.07,n = 27)支持了这一点。

  对此,Nawaf Yassi博士分析:“使用氨甲环酸治疗ICH的进一步试验,正在进行中。重点会放在2小时内进行超早期干预。这似乎是最佳干预时机。”

  2 出血性卒中:干预需要更早一些

  美国心脏协会票选主席、美国卒中协会顾问委员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和流行病学教授Mitchell S.V. Elkind对上述研究,发表评论称,STOP-AUST试图解决一个对脑出血患者诊疗非常困难的问题。

  “我们擅长治疗缺血性卒中,尤其是早期管理的窗口时间内,有很多办法。我们知道,发生缺血性卒中后,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致死、致残风险,改善患者预后。但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如何有效减少出血进展和出血量,尚不明确。实际上,这恰恰是卒中和心血管病截然不同的一点。”Mitchell S.V. Elkind解释。

  他认为,心血管疾病不包括出血性疾病,但脑卒中包括一大部分出血性卒中。在处理这些患者时,过往手段多限于支持治疗,包括稳定血压、控制并发症。

  “此前,其他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如某些止血药物有助于减少脑出血进展。而在临床结果看,这些研究尚未显示出明显益处。”

  虽然STOP-AUST结果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但Elkind教授认为,它可以为以后的研究、尤其是超急性期脑出血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Mitchell S.V. Elkind认为:在脑出血开始且血肿轻微扩大后,很多脑损伤就已经发生了——即使我们此后进行止血,可能也为时已晚。从实践看,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对脑出血患者尽早干预,甚至比惯常来得更早一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