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康乐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甘肃省静宁县743400
【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使用的临床抗菌药物进行统计以及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用药不当以及联合用药情况,以此提高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疗效。结果本院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在手术中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为静脉给药,其中预防性药物97例,治疗性药物3例,所有患者无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中以甲硝锉(11.4%)、阿莫西林(17.32%)、头孢哌酮(12.94%)、左氧氟沙星(14.43%)应用比例较高,用药不当情况主要以选药不当、术前用药不当,术后给药太少等现象,此外,联合用药情况较多。结论本次实验中,100例患者未有感染情况,虽然控制了感染率,但是围手术期内药物使用情况仍有很多问题存在,需要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药物使用科学性。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阑尾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腹部外科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肠胃内细菌感染引起,比较常见的致病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脆弱杆菌属等。阑尾炎手术也是普外科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情况阑尾炎患者因症状明显,以转移性右下腹部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因此许多患者都能得到尽早的诊断和治疗,但是也有一些患者症状不明显,因误诊或延误治疗,而导致其他并发症。阑尾炎手术属于二类手术,即清洁—污染手术,所以临床上医生在围手术期习惯于使用必要的抗菌药物来预防感染。虽然阑尾炎手术操作简单,但是在围手术期的用药情况也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用药时间过长、剂量把握不准备、选药不当方面,在手术期间用药问题是不容马虎的,其抗菌药物的应用也需根据患者自身体质,有无感染,是否穿孔或腹膜炎而定。本文通过解析本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手术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现将报告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外科在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38.3±6.4)岁,本组100例患者经诊断均是阑尾炎,并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围手术期均做了病理检查,及血常规、尿常规及术前“五项”检查。住院天数2~24d,平均6.13±2.44d。 1.2 患者分类 本组100例患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和临床诊断,其中急性阑尾炎7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慢性阑尾炎8例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4例;慢性阑尾炎合并化脓患者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6例。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用药后,均全部痊愈出院,无术后感染或并发症出现。 1.3 方法 根据本组100例患者的历史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探析,主要手法包涵依据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手术情况、抗菌药物名称、住院天数、给药情况、是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和评估。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用SPSS22.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X2)、计量资料(t)分别采用(n,%)、(±s)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组100例阑尾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方式为静脉滴注给药,预防性药物为主,所占97例(97%),3例(3%)患者使用治疗性药物。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甲硝唑、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具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详见表1
表1 本组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类别 名称 | 用药情况 疗程(d) | 用药 例次 | 用药 频率/% | 总疗程 | 平均 疗程 |
硝咪唑类 | 甲硝唑 | 21 | 11.4 | 60 | 2.8 | 奥硝唑 | 12 | 5.97 | 90 | 7.5 | 替硝唑 | 9 | 4.48 | 35 | 3.9 | 阿米西林 | 40 | 17.32 | 26 | 0.7 |
头孢霉 素类 | 头孢噻肟 | 14 | 6.97 | 26 | 1.9 | 头孢哌酮 | 26 | 12.94 | 14 | 0.5 | 头孢他啶 | 3 | 1.49 | 33 | 11 | 青霉素类 | 青霉素 | 14 | 6.97 | 24 | 1.7 |
喹诺酮类 | 左氧氟沙星 | 29 | 14.43 | 56 | 1.9 | 依诺沙星 | 6 | 2.99 | 45 | 7.5 | 培氟沙星 | 7 | 3.48 | 33 | 4.7 | 氨基糖苷类 | 阿卡米星 | 17 | 8.46 | 22 | 1.3 | 大环内酯类 | 罗红霉素 | 7 | 2.99 | 40 | 6.7 | 阿奇霉素 | 3 | 1.49 | 15 | 5 | 总计 |
| 208 | 100 | 519 | 4.1 |
2.2 药物使用不当情况 本组患者中存在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给药时间过长、术前用药不当、选药不合理、术后给药太少等,详见表2,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围手术期间选药不当、术前用药不当以及给药疗程长所占比例最大,分别是23.67%、26.94%、32.24%,特别是给药疗程过长,这类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在以后的操作中需继续改进,从而提高阑尾炎患者手术的质量。
表2 本组阑尾炎患者用药不当情况 用药不当情况 | 例次 | 百分比/% | 反复给药 | 4 | 1.63 | 用药过多 | 2 | 0.82 | 选药不当 | 58 | 23.67 | 药量较大 | 6 | 2.45 | 术前用药不当 | 66 | 26.94 | 术后给药过少 | 30 | 12.24 | 给药疗程长 | 79 | 32.24 | 合计 | 245 | 100 |
3 讨论 在阑尾炎围手术期内使用各类抗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因阑尾炎手术属于清洁-污染类手术,其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方面是预防切口混合感染,而G-杆菌和厌氧菌是引发切口感染的主要菌群。头孢霉素类药物+硝咪唑类药物是预防感染的首选。头孢霉素类药物作为预防用药,能够有效的抵制G-杆菌,而硝咪唑能够有效抑制厌氧菌。临床实践证明,头孢霉素类药物和青霉素对G-杆菌效果明显,但是喹诺酮类药物对G-杆菌并没有较好的效果,反而不良后果较多,如引起Q-T期延长,肌腱断裂等。所以,当阑尾炎患者只有过敏反应时,特别是对头孢霉素类药物过敏时,临床中才会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预防感染作用较小,而且对患者耳部和肾脏器官有很大的毒副作用。 抗菌药物在阑尾炎围手术期使用另一个方面就是治疗感染。在本组研究中,只有3例即3%的患者应有了治疗类药物,比例非常之小,而且在临床上抑菌剂作为预防性药物来使用的比例比较小,反而是杀菌剂使用较多,所以阿奇霉素对阑尾炎患者的感染预防并不适合。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当在阑尾炎手术中大量存在,特别是给药疗程长这一环节,所占比例高达32.24%,从药理学角度来说,给患者过长时间用药并不能增加其药效,也不能降低感染的风险,反而会大大增强医疗资源的浪费,给患者增加过多的经济负担,且耐药性也会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给药疗程过长对增加二重感染的几率。因此,如果患者在手术后并未出现感染或并发症,需及时停药。 在本组实验中,联合用药的使用率也非常高,其中,最为常见的二联用药为头孢霉素类药物+硝咪唑类,虽然联合用药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而定,药物联用有其相互作用的药效,但有些药物联合使用也会降低其药性。 在阑尾炎切术手术中,合适的用药时间对预防手术感染意义重大,比如在临床上术前最好的给药时间是0.5~2h内,能够有效改善手术的感染风险,如果在4h内进行的手术,而患者并未在这个时间内给药或超过了这个时间段,那么,需要再一次给药以保证疗效,也确保药物适用于整个手术过程。患者手术后,抗菌药物需在3d内应用。 总之,在本组实验中,10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都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97例患者术后无感染情况,3例患者感染,通过给治疗性药物治疗均全部治愈出院。但在整个围手术期药物使用不当也普遍存在,如术前药量使用不当、剂量不准确、给药时间太长、术后给药较少、选药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等情况较为严重,在以后的工作中,医院需针对这些问题,增加药物的监管力度,有效干预抗菌药物应用,保证其剂量准确、使用合理,从而避免患者服药过量,增加其经济负担的情况。此外,临床药师在工作中也要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参与到查房和制定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方案中,与临床医师做好沟通工作,协调药物使用方案,使药效发挥最大作用,药物应用合理化,减少药物浪费,节省医院医疗资源,从患者角度考虑,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同时,也缓解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贾晋珠. 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5(11) :6397 [2] 王熙,陈飞飞,李国振. 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有研究进展[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09) :1259 [3] 李永康. 阑尾炎手术患者330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41(24):88-89
|